Cohn方程式

$ lgS=β-K_sI $
S为蛋白质的溶解度(g/L)
I为离子强度, $ I= \frac{1}{2}Σm_iz_i^2 $ ;
mi为离子i的摩尔浓度;zi为所带电荷
β为常数,与盐的种类无关,与温度、pH和蛋白质种类有关;
Ks为解析常数,与温度和pH无关,但与蛋白质和盐的种类有关。
有时可以简单地用浓度代替离子强度。
$ lgS=β’-K_s’m $
m为盐的摩尔浓度。

Ks盐析法:

在一定pH和温度下,改变体系离子强度进行盐析的方法

β盐析法:

在一定离子强度下,改变pH和温度进行盐析的方法

凝聚的原理:

在发酵液中加入具有 相反电性 的电解质

絮凝:

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,基于桥架作用,使胶粒形成 粗大絮凝团 的过程。

破碎细胞的方法:

高压匀浆法、超声破碎法、珠磨法、X-挤压器

混合分离器的操作方式:

单级萃取和多级萃取

晶核的形成机理:

本质:外力导致晶体上的碎粒掉落,形成了新的晶核

晶核的形成过程:

晶核的形成是一个新相产生的过程,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才能形成固液界面; 结晶过程中,体系总的自由能变化分为两部分,即:表面过剩吉布斯自由能(△Gv)和体积过剩吉布斯自由能(△Gs)
晶核的形成必须满足:
△G=△Gs+△Gv<0
通常△Gs>0,阻碍晶核形成;△Gv<0

晶核的成核速度

定义: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溶液中生成新核的速度
是决定结晶产品粒度分布的首要动力学因素;
成核速度大→成核数目多→晶体粒径小:导致细小晶体生成
因此,需要避免过量成核

盐析:

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、 发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。

盐溶:

蛋白质的活度系数降低,溶解度增大

乳浊液的稳定性:

1、界面上保护膜是否形成
2、液滴是否带电
3、介质的粘度

乳化现象定义:

一种液体以细小液滴(分散相)的形式分散在另一个互不相溶的 液体(连续相)中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。

解决乳化现象的方法:

1、过滤和离心分离
2、加热
3、稀释法
4、加电解质
5、吸附法
6、顶替法
7、转型法

吸附柱层析因素:

解离常数Kp和分离因素α
阻滞因素或Rf值

离子交换层析过程:

依据不同组分所带电荷量的不同,将解离基团引入到惰性支持物上形成离子交换层析中的固定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