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理药理学第七章
第七章 局部麻醉药
局部麻醉药:可逆性阻滞神经轴突内冲动的产生与传导,在保持意识清醒的状况下,使局部组织失去感觉的药物。 1、局限于给药部位。 2、疼痛感觉消失。 3、可逆性。扩散、药效消失、神经功能回复。![]() |
![]() |
天然生物碱可卡因 (cocaine)
● 普鲁卡因
● 苯佐卡因
● 利多卡因
● 布比卡因
● 丙胺卡因
药理作用
1、局部麻醉作用
● 提高神经组织兴奋阀电位、降低动作电位、减缓传导。
● 神经元丧失兴奋性和传导性。
2、抗心律失常作用
● 抗心律失常药
● 神经肌肉传导通过Na+离子通道,Na+离子内流,改变膜电位来实现。
● 局部麻醉药脂溶性高,可穿透膜到达细胞内部。
● 局部麻醉药从膜内可逆地阻断Na+通道。
● 药物结合于α亚基的第IV区S6区段的残基。
![]() |
![]() |
影响局部麻醉药的因素
● pH
● 血管收缩
● 剂量与剂型
● 体位
不良反应
1、中枢神经系统
低血药浓度时,局麻药可引起镇静、头痛、眩晕、焦虑、知觉迟钝及意识模糊等抑制作用。血药浓度较大时,中枢抑制性神经元首先被阻滞,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不平衡而出现兴奋症状,表现出神志错乱、肌肉震颤,以致抽搐、惊厥;此时,静脉注射地西泮可激动边缘系统GABAA、受体,加强GABAA、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,适用于局麻药中毒性惊厥的治疗。如果局麻药血药浓度更高,可引起抑制性神经元和兴奋性神经元的同时抑制,使全部中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,可发生昏迷、心跳骤停、呼吸麻痹,甚至死亡。
2、心血管系统
局麻药对心血管系统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。局麻药介导的钠通道要滞可降低心肌兴奋性,抑制心脏,使心肌收缩力减弱、传导性减慢及不应期延长;扩张血管,导致血压骤降,甚至休克。一般局麻药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表现多先于心血管系统毒性,但布比卡因则与此相反,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与致死性室颤,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与心肌对此药的摄取较多有关。
3、高敏反应
指患者接受小剂量(<1/3最大剂量)局麻药时发生晕厥、呼吸抑制、循环意竭等毒性反应。高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一般归因于个体差异,但值得注意的是,同一个体处于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或周围环境时,对局麻药的耐受可能出现很大变化,也可能发生高敏反应。
4、变态反应
又称过敏反应,局麻药本身并非抗原,但当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与血浆重白结合后可转变为半抗原,从而引起变态反应,临床主要表现为荨麻疹、支气管痉挛、呼吸困难、低血压及血管性水肿等症状。酯类较酰胺类局麻药的过敏反应发生率高。
本章小结
1、局麻药的作用机理
2、可卡因的衍生物